清华大学的校训是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其出处和内涵如下:
一、校训出处
文献依据 该校训出自《周易·乾卦·象传》中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和《周易·坤卦·象传》中的“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历史背景
1914年11月,梁启超应清华学校校长周诒春之邀,以《君子》为题发表演讲,首次提出将这两句卦辞作为清华学子修身准则。1915年,校训正式成为清华校规,并延续至今。
二、校训内涵
自强不息
强调君子应如天体运行般刚毅坚卓,具有奋发图强、永不停息的进取精神。梁启超曾指出:“君子自励犹天之运行不息,不得有一暴十寒之弊。”。
厚德载物
倡导君子应具备宽厚品德,以包容万物的胸怀担当社会责任。其内涵包含“责己严、责人轻”“海能卑下众水归”等思想。
三、校训意义
学术与品德并重: 既要求学生在专业领域追求卓越,又强调道德修养与社会担当。 历史传承
综上,清华校训通过《周易》经典文化的传承,形成了独特的教育理念,成为国内顶尖学府的精神象征。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