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提出的著名论断,其核心思想与出处如下:
一、作者与出处
作者 该句出自顾炎武的《日知录·正始》。
具体出处
原文为:“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注:“天下”指国家命运,“匹夫”指普通百姓)。
二、核心含义
国家兴衰与个人责任
顾炎武强调,国家(“保国”)的兴盛由君主、臣子等统治阶层负责,而天下的兴衰(“保天下”)则需每个普通百姓共同承担。这一观点突破了传统观念中“天下只是帝王之天下”的局限。
责任主体的扩展
该句将责任从统治阶层扩展到全体国民,认为无论身份地位如何,每个人都有义务关心国家命运、参与社会事务。
三、历史背景
清军入关: 此论断提出于清军入关后,顾炎武担忧国家面临内忧外患,需激发民众责任感。 经世致用思想
四、现实意义
民族精神象征:成为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代名词,激励历代仁人志士为民族复兴奋斗。
社会治理启示:提醒现代社会需平衡政府责任与公民参与,形成全民共治格局。
综上,顾炎武通过“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构建了“保国与保天下”的责任体系,既肯定了统治者的作用,更突出了全民参与国家治理的重要性。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