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的物候期是指从播种到采收的整个生长发育周期,通常为 90-120天,具体可分为以下阶段:
一、发芽期(25-35天)
时间范围:春季播种后25-35天或秋季播种后10-20天。
特点:种薯解除休眠,芽眼萌发形成幼苗,此时需控制土壤温度在10-12℃,促进根系发育。
二、幼苗期(15-20天)
时间范围:出苗至主茎形成6-8片叶片(团棵)。
特点:茎叶快速生长,需肥水管理以支持叶片分化和匍匐茎膨大,此时植株开始形成花蕾。
三、发棵期(25-30天)
时间范围:幼苗期结束至主茎顶叶平展(第12-16叶)。
特点:主茎第二轮叶序环形成,块茎开始快速膨大,需控制氮肥用量并避免强光直射。
四、结薯期(30-50天)
时间范围:主茎顶叶平展后至茎叶枯黄。
特点:块茎体积迅速增大,淀粉积累加速,需控制水分供应并防治病虫害,此时茎叶与块薯干物质含量达到平衡。
五、成熟期
时间范围:茎叶枯黄后约50%植株进入。
特点:地上、地下部分停止生长,块茎淀粉含量达到最高,品质最佳。
六、休眠期
时间范围:茎叶枯萎后,块茎成熟后持续1-3个月。
特点:植株进入生理静止期,需低温贮藏(4-5℃)以打破休眠,为次年发芽做准备。
影响因素
温度:块茎膨大期(约16-19℃)对温度敏感,高温会抑制生长。
光照:开花期需短日照(8-12小时/天)促进花芽分化。
管理:合理施肥、排水和病虫害防治对产量和品质影响显著。
通过掌握各期物候期特点,可优化种植管理,例如春季播种可避开高温,秋季种植则需防范霜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