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临期商品分类与界定
短保临期商品 (1年以上):保质期前45天长保临期商品
(半年以上不足1年):保质期前20天
二、处理策略与执行方法
打包销售
将多件相同或相关商品打包成优惠套餐,通过折扣或满减吸引消费者购买。例如:
- 3瓶饮料原价15元,打包后仅需9元
- 蔬菜水果类可组合成“健康套餐”,每份8元
调整售价
对价格敏感商品(如日用品、食品)进行小幅降价促销,同时标注“清仓处理”或“接近保质期”
捐赠慈善
无法销售的长保临期商品可捐赠给慈善机构或贫困群体,既减少浪费又履行社会责任
返厂加工或延长保质期
通过技术手段(如灭菌处理)将临期商品转化为新产品,或与厂家协商返工生产
清仓促销活动
利用节假日或店庆开展团购、满减等促销,快速清理库存
三、促销技巧与注意事项
组合促销
- 两件商品满减:买一送一或直接折扣
- 套装销售:多件商品组合成礼盒,提升吸引力
特殊陈列
- 地堆陈列:将临期商品集中摆放,搭配促销海报和叫卖人员
- 限时抢购:设置24小时抢购通道,制造紧迫感
线上线下结合
- 线上发布清仓信息,线下门店执行促销;或通过社区活动推广
库存管理
- 定期盘点库存,根据剩余保质期调整促销策略
四、案例参考
中秋节促销活动:
同仁御颜养生堂推出“庆中秋迎国庆,送大礼”活动,结合药茶、化妆品等商品,设置咬月大赛(购物满50元报名)和满减优惠,同时赠送小礼品,有效提升销售额和品牌知名度
通过以上方法,超市既能减少临期商品造成的浪费,又能通过创新促销手段提升销售额和顾客体验。建议根据商品特性和库存情况灵活选择策略,并注重活动宣传与成本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