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补贴,也称为高温津贴,是用人单位为保障在高温条件下经济建设和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进行,以及保障企业职工在劳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和身体健康,向在高温天气下露天工作的劳动者发放的一种补偿性津贴。
根据相关规定,高温补贴的发放有以下几个关键点:
发放时间:
通常在每年的6月至8月期间。
发放条件:
当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在35℃以上的高温天气下从事室外露天作业,或者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将工作场所温度降低到33℃以下时,应当向劳动者发放高温津贴。
津贴标准:
高温津贴的标准由省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并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状况适时调整。一些地区给出了具体的标准,例如,有的地方每人每月不低于60元,而有的地方则根据室内外工作人员的不同有所区别。
法律依据:
高温补贴的法律依据主要是《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以及相关的法律法规。
需要注意的是,高温补贴是依法享受的权益,用人单位必须按规定发放,并且应纳入工资总额,而不是作为额外的福利发放。同时,高温补贴的发放并没有全国统一的标准,具体标准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制定。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