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之不求,求之不得”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含义和用法可归纳如下:
一、基本含义
字面与引申义 - 字面:
指不主动追求却意外获得,或虽追求却无法得到。 - 引申:常用于表达对意外收获的惊喜感,或对难以企及事物的无奈。
结构特点 - 该成语为补充式结构,可作谓语、定语或状语,强调“渴求与未得”的矛盾心理。
二、出处与背景
文献依据:
出自《诗经·周南·关雎》,“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原指对美好事物的执着追求。
文学运用:在现代汉语中,常通过反差手法强化情感表达,例如:
> “你老弟台肯栽培,那是求之不得的。”(表达意外获益的惊喜)
三、用法与近义词
用法示例:
> 这份荣誉得之不求,求之不得。 > 她对古典文学的追求求之不得,却始终未能实现。
近义词:
梦寐以求(强调长期渴望)
如愿以偿(侧重愿望最终实现)
反义词:
举手可得(形容轻而易举)
四、情感色彩与语境
情感倾向:多带有惊喜、欣慰或遗憾交织的复杂情绪,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
使用场景:
正面语境:如意外获得珍贵礼物、解决长期难题等。 - 负面语境:如努力未果、错失机会等。
总结
该成语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对事物追求与获得之间的微妙心理,既包含主动追寻的执着,也蕴含对命运无常的感慨,是汉语中表达复杂情感的典型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