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别康桥》是徐志摩最具代表性的抒情诗,其写作背景可综合以下要点梳理:
一、时间与地点
写作时间:1928年11月6日,徐志摩在从英国马赛乘船归国的途中,途经中国南海时创作了此诗。
创作地点:虽身处中国南海,但诗人心中浮现的是康桥(剑桥大学所在地)的景致,故以康桥为写作背景。
二、创作缘起
康桥经历的影响 徐志摩1920-1922年作为特别生在剑桥大学学习期间,深受西方教育熏陶,接触欧美浪漫主义诗歌,形成独特审美观念。康河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氛围成为他诗歌灵感的源泉。
第三次欧游的触发
1928年,徐志摩第三次访问英国,因罗素离开剑桥大学且自己已婚,未能如愿学习,心情落寞。在归国途中,他重游康桥,面对壮阔海景和星空,触发了对往事的追忆与离愁。
三、创作背景补充
情感状态: 回国后,中国军阀混战和帝国主义侵略让徐志摩对理想主义破灭,这种心境反映在诗中对康桥“生命源泉”的告别。 创作条件
四、历史意义
文学地位:作为新月派代表作,《再别康桥》以柔美语言和抒情结构,开创了中国现代抒情诗新范式。
个人转折:康桥经历成为徐志摩从理性主义转向感性的关键节点,影响其一生文学创作方向。
综上,此诗是徐志摩将个人生命体验与自然景观融合的典范,展现了现代诗对情感与意境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