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家庭教育方法包括以下几点:
营造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
家长应努力维持家庭内部的和谐,避免在孩子面前争吵,通过共同活动增进亲子关系,如家庭游戏夜、周末郊游等,让孩子感受到爱与归属感。
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根据婴幼儿的年龄阶段,提供适宜的玩具、图书和视听材料,鼓励孩子探索学习。同时,家长应积极参与孩子的游戏和学习过程,通过提问、讲解等方式促进其思维发展。
树立正面榜样
家长自身的行为对孩子具有极强的示范效应。因此,家长应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展现出耐心、尊重、诚信等优秀品质,成为孩子学习的良好榜样。
实施积极的教育方法
采用正面鼓励而非惩罚的方式教育孩子,关注孩子的努力和进步,而非仅仅关注结果。通过设立合理的规则与界限,引导孩子学会自我管理和自我表达。
指导课外阅读
指导孩子阅读书报杂志,从中吸取有益的精神营养。家长要掌握孩子阅读的内容,和孩子一起讨论,引导孩子通过阅读增长知识,开扩眼界,受到精神陶冶。
环境熏陶
家长要有创造良好生活环境的意识,使孩子受到感染和熏陶。家庭是孩子生活的主要场所,家长要组织好生活,处理好成员之间的关系,坚持正确的道德行为为准则,形成团结和睦的家庭气氛,建立井井有条的生活秩序,以陶冶孩子的美好情操。
批评惩罚
批评和惩罚都是对孩子不良思想行为的否定,不过后者是对严重不良思想行为的一种教育手段。批评惩罚时,首先要全面了解情况,掌握不良思想行为的具体情节和严重程度,从错误的实际出发,批评是指出危害、思想根源,否定其思想行为,使之感到羞愧和痛楚,进而产生改正错误的动力。批评时不要讽刺,不要奚落,不要谩骂。惩罚主要是剥夺某种权利,而不是体罚,不是侮辱人格和摧残身心。
指导安排生活秩序
良好的生活秩序是培养孩子良好习惯的有效方法。指导孩子安排生活起居,布置好生活环境,教给孩子学习安排和利用时间,使之有条不紊。要让孩子自己安排,家长可以在旁指点。
说服教育
说服教育的具体做法:一是谈话,家长根据孩子的思想实际,摆事实,讲道理,使孩子明白一定的道理,谈话要有针对性、灵活性,态度要和气,不要板着面孔,居高临下地训斥、挖苦。二是讨论,家长与孩子共同讨论。讨论时要尊重孩子,耐心倾听其意见,有不正确的观点,也要耐心地讲道理,使孩子明辨是非。家长观点不正确要勇于承认。
实际锻炼
在家庭教育中,还要培养孩子懂得拒绝诱惑的意识,帮助其形成正确的生活观念;同时,积极和孩子进行交流,拉近孩子与家长的距离;让孩子学会忍耐,懂得体谅,防止孩子自私意识的产生。
理解和尊重孩子
理解和尊重是沟通家长与子女情感的桥梁,也是实施家庭教育的前提和基础。家长应以平等的态度去理解孩子,把孩子看成是一个有着独立思想的和自己平等的人。在家庭生活中,遇事要多商量,要和孩子一起讨论,鼓励幼儿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尽可能吸收他们的意见。
帮助孩子树立信心
幼儿期的孩子还没有形成一种内在的力量来推动他们坚持一些需要克服困难的活动。这时的家庭教育应为孩子设立一些外在的因素,如鼓励和表扬,得到鼓励的孩子往往在做事的时候会提高工作效率或增强战胜困难的勇气。
对婴儿发出的信号积极反应
不要漠视婴儿语言和行为需求,不应该只有他们哭闹时才理他们。因为1个半月时,婴儿就能对母亲突然面无表情、安静且没有任何回应的冷面模式作出反应,说明母亲的情绪会影响婴儿的情绪。所以当婴儿有需求时,要积极地回应,别让他们“伤心”。
经常对婴儿说话
因为听收音机和看电视不能使他们学会语言,他们需要在与成年人交流中学习。
锻炼孩子的感知觉
婴幼儿感知觉器官的功能,需有相当的刺激输入和锻炼,才能得以发展。因此,应从新生儿开始,利用声音、语言玩具、实物等刺激其听、视、触、嗅觉等,促使他们在看、听、闻、摸、尝的过程中,获得各种印象,这是人对客观世界认识的第一步,对婴幼儿智力发展有着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