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狗文案网—你身边的文案专家

狗狗文案网—你身边的文案专家

感遇张九龄赏析?

59

张九龄的《感遇》系列诗是唐代山水诗与哲理诗的典范,其创作背景与艺术特色可概括如下:

一、创作背景

政治遭遇:张九龄因直言敢谏,触怒权臣李林甫,被贬为荆州长史。此诗作于他被贬期间,正值唐玄宗朝政腐败、奸佞当道之际。

时代背景:开元末年,玄宗沉迷享乐,朝政被牛李党争操控,张九龄通过诗歌表达对政治黑暗的忧虑与个人遭遇的愤懑。

二、艺术特色

比兴手法的创新

- 以春兰秋桂对举为核心,通过植物的季节特征隐喻君子品格。例如“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既描绘了兰桂的生机,又暗含其“荣而不媚”的高洁。

- 采用互文手法,如“兰举其叶,桂举其花”,既指具体植物特征,也象征君子兼备德行与才华。

孤芳自赏与隐逸情怀

- 诗中“自尔为佳节”一句,既赞颂兰桂顺应自然,也暗喻诗人不求人知、坚守本心的品格。

- 结尾“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成为名句,表达对自然本真的尊重,反衬出对世俗功名的淡泊。

哲理与诗意的融合

- 通过兰桂的意象,探讨“天性”与“人为”的关系。如“草木有本心”强调自然属性的永恒性,“美人折”则隐喻外界对纯粹的干扰。

- 诗中蕴含“中庸之道”,既肯定自然规律,又暗示人在顺应中保持独立人格的重要性。

三、历史地位

诗风影响:

开创了唐代山水诗的新范式,对王维、孟浩然等诗人产生深远影响,被《唐音癸签》评为“首创清淡之派”。

政治隐喻:被后世视为劝谏玄宗励精图治的隐晦表达,与《千秋金镜录》等著作共同构成开元政治文化的组成部分。

综上,张九龄的《感遇》系列诗以山水为载体,融合哲理与抒情,既展现了个人遭遇的悲怆,又体现了对理想人格的追求,成为唐代诗歌的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