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常》是鲁迅在1926年7月撰写的一篇散文,收录在《朝花夕拾》中。文章通过描述儿时在乡间迎神会和戏剧舞台上所见的“无常”形象,阐述了“无常”这个“鬼而人,理而情”,爽直公正的形象受到民众的喜爱的原因。以下是对《无常》的赏析:
无常的形象特点
无常被描绘成一个“鬼而人,理而情”的形象,具有人情味。他既有鬼的特质,又具备人的情感和理智。
无常在戏剧舞台上通常被描绘成白面、戴高帽子、拿钢叉,形象活泼诙谐,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
无常的公正性
无常被认为是公正的裁判,尽管他是鬼,但在阴间负责裁判人间的是非曲直。这种公正性使得民众对他产生喜爱之情。
无常在勾魂时,有时会因为同情心而放活人“还阳半刻”,但这也会导致他被顶头上司阎罗王惩罚。
对现实的反讽
文章通过无常这个形象,辛辣地讽刺了现实中的“正人君子”们,他们虽然打着“公理”、“正义”的旗号,但实际上并不公正。
无常的形象反衬出封建社会的残酷无情,以及现实中某些“人格”不如“鬼格”的人的丑恶面目。
无常与人的对比
作者通过无常这个“鬼”和现实中的“人”对比,深刻地刻画出了现实生活中某些人的虚伪和丑陋。
无常虽然是个鬼,但他有情有义,甚至为了拯救人间苦难而牺牲自己,这种精神让人敬佩。
散文艺术与杂文技巧的融合
《无常》不仅是一篇优秀的散文,也可以看作是一篇优秀的杂文。文章中有许多杂文式的精彩议论,发人深省。
鲁迅在文章中运用了夸张手法,塑造了无常诙谐的形象,同时强化了无常形象的人情味。
总的来说,《无常》通过生动描绘无常的形象,讽刺了现实中的不公和虚伪,表达了作者对无常的赞美和敬佩之情。文章不仅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还展现了鲁迅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幽默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