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猴”的成语故事,综合权威资料整理如下:
一、肝肠寸断
拼音:gān cháng cùn duàn
释义:形容悲痛到了极点。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黜免》
故事:东晋将领桓温率军攻打蜀国时,母猿为寻子跳江身亡,被士兵剖开后肝肠寸断。后人以此故事衍生出诗句“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二、猢狲入布袋
拼音:hú sūn rù bù dài
释义:比喻行动失去约束或人被控制。 出处:
1. 宋·欧阳修《归田录》:梅圣俞晚年参与修《唐书》,未获官职便去世,其妻以“猢狲入布袋”形容其处境;
2.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禅宗故事中,僧人以“猢狲入布袋”比喻学人归隐。
三、猿猴的象征与文化内涵
悲痛与思念:
肝肠寸断的故事通过猿猴的悲烈行为,展现了母性本能与人类情感的共鸣,成为文学中表达哀思的典型意象。2. 自由与束缚:猢狲入布袋的比喻既可用于形容人被权势控制,也隐含对自由精神的向往,体现了禅宗思想中“性即佛性”的辩证观。3. 隐喻与禅修:部分故事(如猿猴入布袋)被禅宗借用,通过动物行为阐释修行境界,如“猿猴入布袋”暗喻人心本具佛性,但需通过修行回归本真。
以上故事展现了猴在传统文化中作为情感载体和哲学隐喻的双重价值,既有具象的悲欢离合,也蕴含深刻的禅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