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戚与共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为 xiū qī yǔ gòng,意思是 忧喜祸福彼此共同承担,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同。具体解析如下:
一、基本含义
核心词义 - 休:
欢乐、喜悦
- 戚:忧愁、悲哀
- 与:共同
- 共:一起
整体表达共同分享幸福与灾难的紧密关系。
情感联结 强调在顺境中同享欢乐,在逆境中共同承担风险,体现深厚的情感依赖和命运共同体意识。
二、用法与出处
语法功能
通常作谓语或定语,例如:
- "两国休戚与共"
- "他们休戚与共,共度难关"。
历史典故
最早见于《晋书·王导传》:"吾与元规休戚是同",原指王导与谢安共同承担国家兴衰的责任。
三、近义词与辨析
近义词: 患难与共(侧重共同承担困难)、风雨同舟(侧重团结互助)。- 区别
休戚与共强调福祸共同承受,患难与共仅强调困难时的互助。 - 休戚相关侧重利益关联,不必然涉及情感共鸣。
四、情感色彩
属于 褒义词,常用于形容深厚情谊或国家间的紧密合作,如:
"夫妻休戚与共"
"民族休戚与共"。
通过以上分析,可见该成语既包含对情感联结的赞美,也隐含对责任共担的期许。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