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凿壁偷光、囊萤夜读和苦读,还有一些名人读书的有趣故事,以下是其中几个:
程潜读书
程潜少年时学习刻苦,夜深人静时常常点着油灯苦读。一次,一个小偷光顾程家,被程潜的读书声吸引,不忍心偷窃,后来对乡人说:“程家的后生书读得非常认真,将来必有出头之日。”
顾颉刚借雨读书
顾颉刚出生在书香门第,家教极严。一次,外面下大雨,顾颉刚借故不想去上课,对母亲说:“今天雨太大了!”母亲回答他:“你不想去吗?就是下铁,你也得去!”
侯宝林抄书
侯宝林一直想买一部明代的笑话书《谑浪》,但跑遍了北京城所有的旧书摊也未能如愿。后来得知北京图书馆有这部书,时值冬日,他顶着狂风,冒着大雪,一连18天都跑到图书馆去抄书,终于把一部10多万字的书抄录到手。
李密牛角挂书
隋朝的李密年少时痴迷读书,留下了“牛角挂书”的故事。有一次,他想去拜访名士包恺,路途上的光阴不忍荒废,于是他骑着一头黄牛,牛角上挂着一卷《汉书》,边赶路边读《项羽传》,沉浸在书中物我两忘。
陆游书巢
南宋的陆游晚年将自己的屋子命名为书巢,他的朋友好奇地问为何取名“书巢”而不是“书院”“书屋”之类呢?陆游回答他说:“在我的屋里面,柜里放的、桌上摆的、床上堆的,放眼望去都是书。我的饮食起居、喜怒哀乐,没有一刻不与书共同度过。”
顾炎武抄读《资治通鉴》
明末清初的顾炎武年少时,他的祖父要求他读《资治通鉴》,并对他说:“现在有的人走马观花,只浏览一下提要之类的书便以为万事皆了了,这是不足取的。”顾炎武谨遵教诲,每天读完规定的卷数,其次将所读原文抄写一遍,这样《资治通鉴》读下来,一部书就成了两部书,再次读书时做好笔记,随时写下心得体会。
这些故事不仅展示了古人刻苦读书的精神,还体现了他们对知识的渴望和对学问的执着追求。希望这些故事能激励我们在求知的道路上不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