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儿子愧对父母的诗词,综合多篇相关作品,可整理如下:
一、直接表达愧疚之情的经典诗作
1. 《别老母》——清代黄景仁
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译文:在这风雪之夜,不能在母亲身边尽孝却要掩柴门凄惨地远去,不禁感叹:养子又有何用呢?倒不如没有啊。
2. 《岁暮到家》——清代蒋士铨
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
译文:母亲啊,儿子已经愧对您了,不忍诉说漂泊在外的劳累辛苦。
二、借景抒情的愧疚表达
1. 《墨萱图·其一》——元代王冕
游子行路苦,慈母倚门情。
译文:游子在外漂泊艰辛,母亲倚门盼归的深情,令人愧对天伦。
2. 《劝孝歌》(佚名)
父母恩情比海深,唯余孝心可慰心。
译文:父母之恩如海,唯有孝心可稍表寸心。
三、古典诗词中的相关名句
1. 《游子吟》——唐代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译文:母亲缝衣的辛劳与游子的漂泊形成对比,凸显报恩之难。
2. 《母别子》——唐代白居易
母别子,子别母,白日无光哭声苦。
新人迎来旧人弃,掌上莲花眼中刺。
译文:新婚夫妇离别母亲时的悲痛,反衬出对母亲养育之恩的愧疚。
四、现代仿古诗作
部分现代诗人仿古创作,表达类似情感,如:
> 父母恩深似海长,愧无寸草报春晖。
> 母亲倚门望子归,游子愧对风尘苦。
注:《劝孝歌》虽未明确署名,但内容与《论语》中“孝”思想高度契合,常被后世文人引用。建议使用时注意区分古典原诗与仿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