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诚信的成语,其出处和含义如下:
一、核心诚信成语及出处
一诺千金 - 出处:
《史记·平原君列传》记载,平原君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曾承诺“胜不敢复相士”,其信用被视作比千金更珍贵。
- 含义:形容许下的承诺极为可靠,比喻说话算数,信用极高。
言必信,行必果 - 出处:
《论语·学而》中,子夏言“与朋友交,言而有信。事君,能致其身”,强调说话要可靠,做事要果断。
- 含义:指说话靠得住,有信用;做事有决断力,坚决执行。
取信于民 - 出处:
《论语·泰伯》中提到“民亦信之,不亦重乎?死而后已”,指通过诚信赢得人民的信任。
- 含义:通过言行一致获得人民的信赖,是治国理政的重要基础。
季布一诺千金 - 出处:
秦末季布以信用著称,曾承诺“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后因得罪刘邦被悬赏捉拿。
- 含义:形容信用极好,承诺不可轻易违背。
二、其他相关成语
一言九鼎:出自《史记·平原君列传》,比喻一句话的分量极重,常用于形容决策或言论的权威性。
背信负义:反义词,指违背承诺,不讲道义。
轻诺寡信:形容说话轻率,缺乏信用。
三、诚信的哲学内涵
《说文解字》将“信”与“诚”结合为“诚信”,其中“诚”指内在的真诚,“信”指外在的信用。孟子提出“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强调诚信是自然规律与人类社会的统一。这种内外兼修的诚信观,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核心。
以上成语通过历史典故和哲学思想,共同构建了诚信的伦理体系,至今仍对个人品德和社会治理具有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