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的别称丰富多样,既有古典雅称,也有根据五行、节气等划分的名称。以下是综合整理:
一、古典雅称体系
春季 - 阳春、艳阳、淑节、青春、阳节、青阳、九春等
- 三春(孟郊《游子吟》)、九春(张协《七命》)
夏季
- 三夏、朱明、九夏、炎夏、朱律、清夏、炎节等
- 纁夏、槐序、炎序(季春特称)
秋季
- 三秋、商节、素节、白藏、素商等
- 九秋(张协《七命》)
冬季
- 三冬、岁余、九冬、无序、严节、冬节等
- 玄英(唐代诗人方干)
二、五行与季节对应
春季: 青阳(五行属木) 夏季
秋季:素商(五行属金)
冬季:玄英(五行属水)
三、其他补充
三春:特指春季,常与孟郊诗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关联
九秋:特指秋季,多用于文学作品中表达深秋意境
素秋:强调秋季的清冷与素雅
四、节气与季节划分
春季:正月(早春)、二月(酣春)、三月(晚春/暮春)
夏季: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
秋季: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
冬季: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四季的别称不仅丰富了汉语表达,也体现了古人对自然规律的观察与哲学思考。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