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综合权威资料整理如下:
一、原文与注释
原文: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注释:
黄鹂:黄莺,羽毛黄色,啼声悦耳,常象征春日生机。
翠柳:初春时节柳枝呈鲜绿色,点明季节特征。
白鹭:羽毛洁白,飞行姿态优雅,与黄鹂形成色彩对比。
青天:蔚蓝天空,与白鹭的洁白形成鲜明映衬。
窗含:从窗口可俯瞰景物,含蓄表达诗人心境。
西岭千秋雪:西岭雪山终年积雪,暗示时光永恒。
东吴万里船:门前停泊着来自远方的船只,体现开放包容的胸怀。
二、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杜甫在成都草堂闲居期间,正值其经历安史之乱后生活相对安定之时。诗中描绘的春日景象,既表达了对自然复苏的喜悦,也隐含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三、艺术特色
意象选择:
通过黄鹂、翠柳、白鹭等意象,构成和谐的自然画面,展现春日生机与活力。
动静结合:
首联以动写静(黄鹂鸣叫、白鹭飞翔),次联以静写动(窗含雪山、门泊船只),形成对比。
空间拓展:
从草堂窗外的局部景致,延伸至西岭雪山、东吴船只的远景,意境开阔。
四、文学地位
作为杜甫“绝句四首”中的第三首,此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成为唐代山水诗的典范,被《宋诗三百首》收录。其艺术成就对后世诗人影响深远,被誉为“诗史”中的抒情佳作。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